本所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本所动态
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8-2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于2005年10月21日共同举办“《新青年》与当代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为期一天,上午进行专题报告,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主持;下午进行学术研讨,由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厦门大学黄星民等主持。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黄传芳、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中国社科院党组办公室副主任、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冠梓以及全国新闻史领域专家方汉奇、程曼丽、陈昌凤、韩心茹、陈玉申等应邀,60人参会,提交论文近40篇。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新青年》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最重要的阵地之一。此次会议为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召开,议题主要是“《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青年》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思考”、“《新青年》与时代精英”、“《新青年》的当代意义”等。

  与会专家就上述议题作了不同角度的阐述。提出:时代造就了《新青年》,而《新青年》又唤醒了时代,推动了时代。《新青年》所走过的思想探索道路,也是中华民族走过的思想探索道路。《新青年》的意义在于它翻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第一页,提出了科学民主的口号,唤起了广大青年从消极、保守、闭塞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积极、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新青年》和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最宝贵、最核心的时代精神,实质是爱国主义。纪念《新青年》,就要继承它的优良传统和学风。

  与会专家以新的视角来解读《新青年》。指出,《新青年》提倡白话文,使其成为一个运动,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不但在文学上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在一切书面交际与信息传播中都成了正宗。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大变革,也是传播符号的大变革,对现代传媒的发展影响甚巨。从文言文时代到白话时代,中国传媒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青年》是中国传媒史上划分新旧时代的一个界碑。与会专家还认为,《新青年》在报刊编排上擅长使用集中传播、组合传播等方式,充分挖掘传播的功能等思想,为当代报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光明日报》(10月25日,第5版《理论周刊》)、《中华新闻报》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等三家媒体对该会议做了报道。

  

  (编辑:JXJ)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