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本所动态
开创智能、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新局面:第十六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广州召开

作者: 景嘉伊 发布时间:2024-09-22


  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以及世界传媒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广州召开。此次大会主题是“智能、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术期刊编辑、青年学生等约150人,齐聚一堂,共议新时代中国传播学发展进路。
  
  大会主论坛现场
  
  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中国传播学大会坚持以守正创新、融通中外、根植实践、引领时代为宗旨,致力推动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符合的中国自主传播知识体系,搭建学界同仁的智识汇聚平台。他勉励当代传播学者要进一步树立真的问题意识,研究大的实践议题,追求高的学术价值,切实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致辞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在致辞中回顾了暨南大学贡献传播学科发展、助力国家战略推进的实践经历,表示将持续携手中国传播学大会搭建好交流平台,加大投入,聚焦智能传播领域,将智能科技转化为传播生产力的新变量,汇聚新理念、新范式、新体系,助力中国传播学再上新台阶。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致辞
  
  上半场主旨演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曾庆香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就“国际传播的供给效力”,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就“反思世界公民交往理念的矛盾性”,清华大学智媒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凤就“视觉传播优势:GenAI应用的模态偏向”,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喻国明就“智能技术下的传播革命与学科重构”,苏州大学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陈龙就“AIGC指令化媒介实践及其未来传播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就“传播哲学领域的建构”带来精彩分享。
  
  上半场主旨发言荟萃
  
  下半场主旨演讲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支庭荣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吕新雨就“手机为什么能成为新农具:传播与贵州村超的人民足球之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就“智能传播研究的中国进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庄曦就“数智时代乡村传播的社区化转型与基层治理协同研究”,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胡易容就“人工智能与符号传播剧变:论智媒的符号交互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就“深度媒介化语境下平台型媒体的型构路向”,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涛就“生成式AI图像与图像阐释学的未来”进行深度交流。
  
  下半场主旨发言撷英
  
  此次大会共收到530篇有效论文投稿、12份小组讨论申请,经评审最终有80篇论文、1份小组讨论入选。根据议题大会设置“国际传播与中华文明传播”“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视听传播与社会发展”“平台传播与青年文化”“传播思想与媒介文化”五场主题分论坛,三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生论坛,以及“智能时代的人际关系:针对人工智能与算法的实验研究”的小组讨论。
  
  分论坛现场
  
  大会闭幕式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的青年学者获得本届优秀论文奖。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刘卫东回顾了连续十六届参加中国传播学大会的宝贵经历,并就“经典与当代:传播学历史与未来”进行特邀演讲。
  
  刘卫东教授进行特邀主旨发言
  
  最后,胡正荣再次对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参会者的智力贡献表示感谢。他提出当前传播学正在专业性、边界性、价值性等三个维度上面临严峻挑战,传播学者更要勇于破除思维局限,用宽广视野观察社会,用专业本领贡献社会,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中国传播学会全称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是首个在我国正式登记注册的全国性传播学研究学术社团。每届中国传播学大会主题均结合时下前沿传播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国家大政方针确定,站位高,格局大,视野开阔,是学者们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引领学术范式、凝聚学科共识的重要平台,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