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离退休 > 正文

陈崇山

原名陈崇三,女, 1933年2月22日出生,浙江德清人,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崇三1945年春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三临时中学,全校作文比赛时,任初一春季班壁报主编,为壁报提供了6篇稿件,处女作《母亲》发表在儿童报上。1946年转入湖州中学,1948年春考入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读高中。在中共杭女中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读书会的活动,听取地下党员、数学老师裘颂兰讲解《新民主主义论》《大众哲学》等革命道理;阅读地下党员钟婴传播的《铁流》《母亲》等苏联进步小说,受到革命教育,思想开始进步。杭州解放前夕,担任浙江省学生自治联合会杭女中代表,负责杭女中周围6 个学校的联络工作;积极参加校内救护训练、警卫、储粮等护校工作;参与组织瀚秧社,出墙报抨击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丑恶现象;并参加由地下党员许美徵领导的喳喳歌舞社,大唱革命歌曲,表演讽刺话剧,团结周围同学迎接解放军入城。1949年7月1日参加浙江省青年干部学校学习,8月1日秘密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回校任学生会主席,边做学生工作边读书。1950年9月入浙江干部学校土改班学习,毕业后到萧山县从事土地改革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历任团戴村区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团临浦区委副书记、团萧山县委宣传干事。1954年10月任《萧山报》记者。1956年9月改名陈崇山,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8年因“丧失阶级立场,同情包庇右派”受到开除团藉的处分。1960年本科毕业留任新闻系编辑教研室任助教。1963年9月任《有色金属》杂志编辑。1979年恢复团藉,9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1986年任副研究员,1987年10月入党。1991年升研究员。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1993年11月办理了离休手续,但“离而不休”,至今仍继续课题研究和参加社会活动。

陈崇山致力于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索受众(读者、听众、观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开拓我国受众研究的新领域。1982年组织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首次在北京地区开展大规模受众抽样调查,受到国内外新闻界和传播界的关注,被誉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次突破性行动。”次年又主持浙江首次全省受众调查,1986年组织《人民日报》全国读者调查,1987年在乌鲁木齐地区进行首次民族受众调查,1988年对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对新闻改革态度”的调查,1990年参与主持“亚运会广播电视传播效果调查”。主编《北京读者听众观众调查》、《中国传播效果透视》和《媒介?人?现代化》,发表论文120余篇。根据1985年主持的全国报纸调查,主编《当代中国报纸大全》。1995年还主持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的调查,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妇女和媒介》论坛。北京受众调查获新闻所科研成果一等奖,亚运会广播电视传播效果调查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受众研究成果一等奖。个人简历被收入《华夏妇女名人词典》(1988年1月出版)、《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词典》(1992年1月出版)等书。在1990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英文版)一书中,被作为中国的“民意调查者”介绍给国外读者。

2000年5月,在《浙江在线》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栏目中开设“崇山呐喊”个人专页,旨在为弱势人群代言、呐喊。

中国妇女研究会顾问、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顾问,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少数民族分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受众研究会理事,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文化发展战略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融媒矩阵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

三见读书会

新媒体蓝皮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