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动态信息

 

众大咖热议短剧 高品质逐鹿竖屏——“加快短剧发展,弘扬中华文化”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14 18:35:00 来源:

11月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中心、快手科技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加快短剧发展,弘扬中华文化”的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相关行业协会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就短剧在多元题材拓展、内容创新加码、商业模式探索等维度的表现展开探讨,为推动中国微短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研讨会合照

讲好中国故事,促进短剧行业健康发展

近两年,随着人们碎片化观看习惯的转变,节奏快、情绪强、短小精悍的短剧逐渐成为影视行业新的内容风口。处于内容爆发期的短剧赛道不仅作品数量日渐攀升,在内容制作层面也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向着精品化、专业化不断迈进。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教授方勇指出:“网络短剧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丰富个性的内容资源和交互式的沟通模式,这也使其成为了当下最为流行的学习、娱乐方式。针对短剧的探讨,可以有力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看来,短剧作为新兴业态之所以能一片繁荣,与其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短剧是当下的内容风口,它具有短、平、快、竖的特点。首先它能够快速反映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其次能让更多年轻人和新公司参与进来,最后它以竖屏形式弱化了空间性,强化了叙事性,节奏更快,使观众的关注点更集中”。尹鸿同时表示,随着短剧的井喷式发展,泥沙俱下的可能性也会变大,“互联网文化每一次的高速发展都会经历披沙拣金、提质重品的过程,这是自然且必然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二级教授、教育部戏剧影视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周星提出,必须把微短剧放在电视大剧和网络微短剧共生的背景中来看:“从大的审美情绪来说,既往的艺术审美我们叫做‘静观审美’,微短剧则是‘流观审美’,即一闪而过的主观期望判断和手指迅速划过的流动。流观审美所带来的媒介需求、环境空间观赏需求、时间流动中片段欣赏的需求等变化,一同造就了当今生活中‘短平快’的影像呈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二级教授、教育部戏剧影视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周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认为要在认知短剧特色的基础上坚守价值底线:“短剧是从互联网生态、短视频领域里生长出来的一种新形态,从叙事方式、镜头语言到整体的运作路径都不一样。短剧在叙事上进行极大的压缩,把所有的背景交代都压缩到最小,同时要有快速的情节递进和情绪爆发。在思考短剧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上的准确性,也要基于对短剧特色的认知,将其进行强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

适应传播环境,推动视听叙事文化进阶发展

顺应碎片化的观看趋势,符合人们在短时间内的情感需求和价值期待,是短剧兴起的一大关键因素。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总结了短剧成功的秘诀:“时长在两分钟之内的快手系列短剧之所以能受到网民喜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成为短视频领域一种新的样态和品类,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充分适应了碎片化的视听传播环境,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激活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全民参与和互动的创作实践,充分体现了新媒体平台互联互通的融合特色,充分体现了新媒体产品市场与社会、精神与文化并重的融合特色,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文化中见微知著的网状特征。这既是快手短剧在市场上有流量的主要保证,也是短剧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实现其传播社会价值、弘扬优秀文化、提升大众审美重要功能所必须坚持的方向和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认为:“短剧把我们感受戏剧性的空间和时间高度压缩,压缩到两分钟,这既是对千百年来叙事形态的一种颠覆,同时也培养了受众新的接受习惯。对于短剧的未来,我期待在创作上能够有将高潮前置的可能性,能够有对‘新主流’类型的探索与尝试,能够有对横屏与竖屏关系的深度总结。”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

《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表示:“快手短剧的叙事形态正往极致短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视听叙事文化进阶发展的表现。短剧在叙事强度的层面上没有特别繁复的悬念和人物设置,在节奏上实现了从情节的密度控制到审美自洽的密度控制的转变,在观看方式上实现了从横屏到竖屏的发展演变,并推动着竖屏叙事美学理论的兴起与强化。短剧可以成为中国视听前卫叙事的试验场,并为影视创作输送人才。”

《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纪录片《中国医生》总导演张建珍总结了长短视频的差异化观感:“短视频和长视频的观赏体验有很大的不同,长视频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短视频则更强调观众的获得感。短剧更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借助于平台的技术优势,它能更精准地选择观众,因此我觉得故事性、知识性、互动性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即时的情感需求和实用的知识信息需求,是短剧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纪录片《中国医生》总导演张建珍

为人民而创作,以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短剧作为影视行业内一种新的内容形态,不仅要借助其优势满足受众的观看心理,给人以获得感,更要以高品质的剧作内容,彰显出时代的意义,传递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表示:“短剧作为短视频领域里特别重要的产品形态,具有非常强的互联网发展适应性,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短剧一定要往场景化、下沉化和垂直化方向发展。由于短剧叙事纵深和宽度的局限性,又由于它短平快的优势,想要从现在的‘快消品’走向精品化,必须挖掘出当代价值和普遍意义,具有当代性、普遍性、人类共通性,作品才具有长久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秘书长张腾之认为:“短剧正在进入专业化精品化时代,不应简单追求带给人们快感和爽感,更应该去思考怎么样做得有意义、有价值、有营养,去提升整体艺术性的品质。短剧的发展离不开平台、创作者、行业协会的合力推动, 栏目剧曾是中短剧的主力军,不妨从其历史演进中寻找经验得失,吸纳精良队伍入驻平台。以快手为代表的平台需要在短剧创作价值取向上强化示范引导,要为人民而创作,为时代而记录,以文化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提振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秘书长张腾之

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从长短结合、平台联动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影视内容生态的策略:“短而优则长,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里的很多视频,其实完全可以变成一个90分钟的常规电影,这是快手短剧的一大优势。长而优则短,作为短剧平台,快手实际上也可以成为各种大剧所需要的宣传平台,在大剧上映前夕推出配套的竖屏短剧,起到为大剧提前造势、扩大影响力的作用,这或将成为未来推动剧集市场发展的重要策略。”

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董瑞峰

研讨会上,短剧从业者,十二升肖内容总负责人、制片人陆添从创作实践的角度总结了短剧的优势:“由长剧到短剧的形态转变,带来了更精细化、更快速化的创作方式。可以把职场、婚恋、育儿等年轻人普遍会遇到的话题集中化放在一部短剧当中,创造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在当下的内容市场当中,短剧注入了一股比传统长剧更有意思、更多细节、更具时效性和日常亲近性的源泉。”

十二升肖内容总负责人、制片人陆添

强化短剧特色,打造良性产业循环

伴随着短剧的井喷式增长,我国短剧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我国短剧备案数量有3000多部、7万多集,相比于前一年同期增长了500%。而在短剧行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平台为上下游玩家提供的流量+宣发、分账+采买、广告+电商等重要的商业及流量赋能是行业能够稳步发展的前提。

以快手为例,自开拓短剧业务以来,快手就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共促产业繁荣,比如在2020年启动“星芒计划”,吸引和激励半专业内容创作者制作主题广泛的优质短剧,并通过分账奖励、品牌招商、直播电商等方式为创作者提供全方位的变现链路。据悉,从2019年至今,快手短剧数量已有12000部,头部星芒短剧数量从2020年至今已超350部,累计贡献播放量超420亿。并打造出包括《再婚》《胡同儿》《仁心》在内的多部现象级的爆款作品。

快手娱乐业务负责人林立夏表示:“书写时代故事,刻画人民群像是快手短剧的使命。作为短剧行业的先驱者和参与者,我们有责任跟同行们一起讲好中国故事,共同促进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快手娱乐业务负责人林立夏

快手短剧负责人于轲也提出期待:“在短剧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尊重创作的规律、商业的规律和时间的规律。同时也希望短剧最终成为一个‘卷’故事而不是‘卷’制作的内容赛道,希望短剧能够回到整个内容创作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大家一起去拼一拼,看谁能把真正的好故事讲起来。”

快手短剧负责人于轲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影视产业观察主编彭侃表示看好以快手星芒短剧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短剧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表示:“从商业模式来看,短视频平台多链路的变现潜力,对于影视行业人才转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彭侃也指出,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已经有一些中国的微短剧开始走向海外,比如在东南亚的市场受到了很多海外观众的欢迎,短剧或许可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条新的通路。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影视产业观察主编彭侃

从某种层面上看,短剧是短视频内容迭代升级的一种产物。经过几年的发展,短视频已经成为深受中国大众喜欢的十分普遍的互联网应用,因此,短视频平台想要在内容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大社会价值,就必然面临内容升级的使命。相信在快手等头部平台的引领下,微短剧未来会迎来日益规范化、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