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界焦点

 

网络新闻的优势和优劣标准

作者: 朱继东 曹建礼 高海英 发布时间:2011-01-10 13:00:51 来源:青年记者
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网络媒体以及它承载的网络新闻的侵略性扩张与勃勃生命力让人惊叹。这既缘于网络新闻本身的特性,又缘于强烈的时代需求。网络新闻有哪些显著特点?如何判断网络新闻的优劣?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网络新闻的六个优势

  
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其鲜明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传统媒体的新闻比较而言,网络新闻有以下六个突出的优势。

  1.免费便捷,这是网络新闻的最大特点

  中国的网络新闻是伴随新浪、瀛海威、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圈地运动而诞生的,延续到今,一些网站倒闭了,但是圈地运动尚未结束。它的模式是在有“风投”等资金保障运营的前提下,网站先提供无偿信息服务,包括新闻,然后再研究收费模式。这其中,有一些网站尝试过收费的新闻定制,但无一成功。因此,到现在为止,中国的门户网站以及后来居上的专业新闻网站所提供的即时新闻都是免费的。

  随着电信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网络生活方式的推进,网络新闻的便捷性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办公室员工还是退休人员,无论是驴友还是宅男宅女,都可以随时随地第一时间知晓天下事。

  2.即时快速,这是网络新闻的最鲜明特征

  有别于报纸的固定排版、一日一更新,网络新闻是24小时实时更新。

  就像陈彤在《新浪之道》里描述的,新闻网站最初的竞争点集中在“快”上。从“9·11”到伊拉克战争,新闻网站在网络新闻发布的竞争上是用秒计算的,只承认第一,没有第二,晚一秒就是失败,就是无效。2003年3月20日,新华网用中文向全世界第一时间发出了“伊拉克战争”打响的快讯,瞬间传遍中国,落后几秒的美联社也随即发出惊叹:中国如此迅速及时报道全球热点,真是“破天荒”!

  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对于时效性的要求近乎苛刻,网络新闻直播在各种媒体传播手段中显示出独有的优势,新华网在这方面走在了中国新闻媒体的前列,“新华直播”作为新华网的特色专栏,在许多重大新闻报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互动性强,这是网络新闻的独特优势

  互动是网络新闻与生俱来的特质,网络媒体所提供的平台一开始就将传统媒体类似“读者来信”、“编读往来”等简单互动的方式抛在身后。论坛、博客、新闻跟帖,以及近年来很受关注的微博,都成为连接网络新闻与受众最紧密的纽带。一条新闻的背后可能有上千条讨论、上万条跟帖。无论是单独的意见发表,抑或是热烈的交流、激烈的交锋,都构成新闻传播之后的舆情发酵,这种发酵反过来会再次提升新闻事件的热度。这就是网络新闻的互动,真实而力量巨大。

  网络新闻互动的力量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社会底层人物一夜间成为社会宠儿,如“洪战辉”等;也可以使一些明星大腕身处舆论的漩涡,如新华网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网络评论《“房地产就该暴利”——任志强叫嚣有理还是叫板和谐社会》等;甚至可以将一个个成名的“人物”拉下“神坛”,如张悟本、李一等。

  在线交流是网络独特的互动模式,而引导民众积极参与重大政策决策制定,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之一。例如国家领导人与网友的直接在线交流等形式,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体现出网络媒体的重要性和重大影响力。正是越来越多的权威访谈,使“新华访谈”成为新华网的名牌栏目。

  4.内容更丰富、更灵活、更贴近受众,传播方式更多样

  从内容上讲,网络媒体的覆盖面更大,一个专业新闻网站,如新华网,它的首页链接的信息量至少相当于几十份《纽约时报》;还有,对重大事件,比如每年的“两会”,涉及体制改革、民生问题、台海局势、国际关系等众多话题以及代表提案,可以通过专题形式,在网络上一一详尽展示,这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

  网络受众无论身份、地位、职业如何,都可以平等浏览新闻,平等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甚至可以借助贴吧、微博、手机视频等方式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的传播。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人人有新闻,人人是记者”的时代了,这有点言之过甚,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新闻更贴近大众。

  在表现形式上,网络新闻是以标题链接方式得以展现的,随时可以更新,始终保持变化,“苟时新,时时新,又时新”。而报纸的版面只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旦定版印刷,无法更改。

  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网络新闻又增加了短信、手机报、手机视频、博客、播客、微博等一些新的传播和阅读方式。有了这些利器,网络新闻如虎添翼。

  5.专题报道是网络新闻的一个重要优势

  尽管传统媒体也有专题报道,但是传统媒体的专题报道与网络媒体的专题报道在功能上有较大的区别。传统媒体的专题是面的铺开,网络媒体的专题既涵盖面的铺开,更是点的连缀。专题里面既有滚动新闻,又有大量的现场图片、视频报道,还有各界的评论,以及背景资料、论坛互动等,是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的连续或后续报道的集中展示。完整再现事件的由来,多角度、多视野、多语种跟踪事件的进程。多种创新报道形式与专题有机结合,使专题成为衡量一个新闻网站内功的最突出标准。

  6.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和手段的求新求变是网络新闻的魅力

  创新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新闻网站从成立之初就扛起创新大旗。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新闻无论是版面的频繁改动,还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报道形式的多元化,都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网络新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我国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一方面,国家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矛盾越来越复杂,民生问题越来越显现。这需要媒体在报道中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诉求,需要媒体架起一座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以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是,传统媒体囿于体制框架,很难真正满足这些需要,网络新闻及时填补了这一空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洞悉到这一点,对于网络媒体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扶持。同时,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网络新闻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社会热点,借助于网络新闻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这些都是网络新闻得以长足发展的外部条件。

  评判优劣的六大标准

  
同任何事物一样,网络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矛盾的两面性,有好有坏,有优有劣,有先进性有落后性。除了真实性标准外,还应考量其是否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是否贴切满足受众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以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近些年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类获奖作品,总结了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六大标准。

  首先是真实关,这是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第一标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性,新闻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对于网络新闻而言,真实性的要求更加严格。与传统媒体的报道不同,网络新闻的来源更广,时效更迅捷,更新率更快,这些方面与新闻的真实性要求并不是正相关的,反而易造成虚假新闻泛滥、以讹传讹盛行。因此,新华网的每一个人,将新华网总裁周锡生所提出的“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作为工作准则。比如,在2003年3月,中国一家影响较大的网络媒体未经核实,就播发了一条“比尔·盖茨出席洛杉矶的一个慈善活动时遭‘暗杀’”的假消息,原来是该网站编辑把一个英文玩笑网站的内容当成CNN的新闻,翻译成中文发在网上,而这条假消息经门户网站转载后,一时间严重误导了中国受众,对网络新闻的公信力造成极大杀伤。

  再如,2007年4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凶手是一名韩国男子。但是,在枪击案件发生后不久,为抢时效,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中国的一家网络媒体播发了凶手是中国男子的消息,来源是美国的一家报纸。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因为在这起枪击案件中死亡33人,是美国史上最惨的校园枪击案,各国外长都发电慰问美国,如果凶手是中国人,不仅对我国形象构成不良影响,也会对我国在美留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可见,失去真实性,网络新闻的杀伤力有多大,影响有多坏!

  网络假新闻的存在,宛如新闻事业肌体上的毒瘤和腐肉,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削弱了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一基本职能的发挥。网络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提高自己对信息的辨别力,决不能信奉“拿来主义”,同时,也要培养受众的防范意识,使他们不轻信、不传布未经证实的信息。新华网要求编辑选发新闻时一定要看清楚来源,对于有疑问的新闻一定要考证。经过多年的实践,新华网有了一批权威、可靠的稿件来源,并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采用。尤其是对于异地监督等类的新闻,新华网要求编辑不用或慎用,如果采用一定要再三考证。

  其次是政治关,这是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根本原则

  好的网络新闻,应当维护好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当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目前,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看好国际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不断在网上散布各种反华言论,加强对我国进行分化的舆论攻势。因此,网络新闻工作者对于那些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应当坚决封堵,不让其有存身之处。而对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要及时做好解读,对于网民不理解的内容积极加以引导。

  新华网一直在严把政治关方面有着严格要求。新华网同新华社各新闻采编部门一样设立了终审发稿人制度,就是严把政治关的一项重要举措,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终审发稿人制度不仅让新华网杜绝了政治差错,而且发现了不少其他新闻单位的差错,在发挥好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的国家队作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是格调关,这是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基本要求

  “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的简称。网络新闻领域同样存在“三俗”现象,在有的网站甚至非常严重。一些网站为了追求点击率,把一些黄色、凶杀、暴力等方面的稿件发布上网,甚至在一些重要版面展示,这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坚决反对。网络新闻工作者应该严格把好格调关,依靠正确的网上舆论“立网”,借助优秀的新闻作品“兴网”,用优质的网络服务“强网”。高举反“三俗”的大旗,给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第四是服务关,这是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重要指标

  好的网络新闻应该坚持“三贴近”原则,应贴近大众、关注民生、服务人民。上学难、就业难、看病贵、高房价、食品安全、强制拆迁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是网络新闻关注的重点,贪污腐败、滥用职权、非法卖地等党和政府明令禁止、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现象,是网络新闻发挥监督作用的切入点。如获得第2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网络新闻作品《石首事件的学费要交得值》,就是着眼于促进解决民众的最切身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把好服务关、关注民生并不是为了追求点击率,散播甚至鼓动对立情绪、挖掘阴暗面,或者一味愤世嫉俗,以道德高地自居,过分进行负面的批评性报道。而应该针对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不理解、甚至对立情绪及时加以积极引导,利用好论坛、博客、手机报等多种形式,用“网言网语”答疑解惑,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第五是专业关,这是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基础要求

  现在大部分网站设立了很多频道,既有时政、财经、国际等大的新闻频道,也有金融、汽车、房产、家电、能源、美食等不少专业性强的频道。专业化频道满足了细分受众的需求,有利于媒体在某个领域做大做深,从而树立起媒体在这一领域的“专家”形象,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提升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地位。但这也对网络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一些网站曾出现了一些连行业基本概念都弄不清楚的可笑错误,就是编辑没过专业关的体现。尤其是一些小的商业网站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新闻专业训练,甚至连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随意删改稿件,更不要说专业性。

  “少而好学,及壮有成;壮而好学,及老不衰;老而好学,及死不朽。”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比他人更多、更快、更有效学习的人。因此,每一家新闻网站都应该积极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创建学习型网站,使得每一位网络新闻工作者都具备专业精神、专业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素质。

  第六是时代关,这是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根本要求

  好的网络新闻应紧跟时代发展,密切跟踪社会热点,关注新思想、新事物、新现象。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网站是最忠实、最客观反映时代风采、记载时代前进脚步的最直接、最大众化的传媒形式。网络新闻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

  当今时代,网络言论的低门槛和平等性为网民提供了表达愿望诉求的渠道,使他们能够参与公共政策的博弈;与此同时,在网络平台上为弱势群体做利益诉求的人也越来越多。知识精英与社会底层之间的联动,使得以往不被关注的问题现在通过网络话语权的释放有可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趋向公正公平,社会关系因此逐渐形成一个互相制衡的良性互动。比如新华网荣获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新闻作品《温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就是一个紧扣社会和时代发展脉搏的好作品,它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能够和总理就国计民生等国家大事进行直接交流的平台,让人民群众和总理心与心沟通、交流,体现了中国特色民主的亮丽景观,体现了时代的呼声和要求。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不仅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舆论阵地,也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思想传播之地,实践着现代意义上真正的思想启蒙。随着网络新闻工作者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受众道德意识的提升,尤其是网络新闻与社会环境良性互动机制的完善,网络新闻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必将茁壮成长,成为新闻业的主流和引导者,并更加深刻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见证并影响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