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业界热点

 

“走转改”为媒体带来一股扑面新风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14 10:23:09 来源:光明日报
一股清新的风气扑面而来

  雷跃捷:“走转改”活动给当前的新闻宣传带来了清新的风气。自今年8月以来,我们打开电视、广播,翻开报纸,感觉有一股清新的风气扑面而来,以往充斥节目和版面的各种会议报道、送往迎来的新闻少了,大而不当、不切实际的报道少了,公文式的官样文章、八股文章少了,代之的是农村、工厂、街道、学校、军营等基层的新闻报道多了,电视画面、广播声音中,报纸文字、新闻摄影图片反映人民群众的内容多起来了,这表明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就倡导的深入群众,号召全党遵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得到了重视和发扬。

  近来报上不乏好作品

  韩庆祥:《光明日报》有一篇报道影响是比较大的,题目是《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这是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出来的,我一下子被这个题目吸引了,这个报道确实写得非常好,体现了良好的理论素养、作风和文风。

  雷跃捷: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中央一些主要的新闻媒体率先行动,一些主要的领导带头走基层采访报道,刊载和播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新闻。比方说《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当500强 更要500年》、《湘西新盼》等报道,《光明日报》发表的《霸州有个西粉营》,《经济日报》发表的《北芹村的蔬菜不愁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北大仓今年粮满仓》等,这样的新闻可以说让人眼前一亮。不但现场感强,而且语言生动活泼,还透出中央媒体的大气和睿智。

  “走转改”是价值回归

  仲呈祥:“走转改”是一次关于我们的哲学思维到实践行为整体调整的一次了不起的创举。“走基层”,首先是个走字。“走转改”关系到奉行的道路。“道”字是“首”加一个“走”之。什么是中国的“大道”,通俗来讲就是中国人在处理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过程中,在人生道路上“首选”的第一条道路,是要“走”的道路,所以下面还有一个走之。要行道,必须有德。德是修养基础。德字左边双人旁,右下是一个“心”,就是人的思想,心上面坐了个“直”字,一个人从行为到思想都正直,这就是我们的作风。“转作风”,就是转到行为和思想都正直的“道”上来,那个“道”才能行得通。

  薛庆超:历史上,许多革命领袖都办过报,都是深入基层,好作风、好文风的表率。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立意高远,倡导社会革新,产生较大的影响。周恩来早年办《觉悟》等,真实反映现实,深入群众和社会基层,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人民群众前进的指南。

  李舒:“走转改”活动实际上就是一场自觉的价值上的回归。我们对媒体的市场属性以及对服务公众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思考,从价值层面作出了判断,用“走转改”的行动给予了回答。

  “走转改”的逻辑起点和认识重点

  时统宇: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这几年对新闻媒体的重要讲话应该成为我们认识“走转改”的逻辑起点和认识重点,那就是反复强调新闻媒体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特别是在“七一”重要讲话里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对“走转改”活动最通俗、最生动的注解。

  雷跃捷:目前“走转改”活动只是一个开头。“走转改”既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也要发挥舆论监督的有力作用,这样才能全面体现活动的意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通过“走转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走转改”活动应该成为我们新闻界的常态,成为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