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嬗变的主体性和缺位的公共性:没有价值判断的个性化算法,真的让内容更好了么?

作者: 朱鸿军 周逵 发布时间:2018-03-05 10:11:00 来源:

在Web.2.0时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资讯聚合平台中进驻了大量的内容来源,既有专业的新闻媒体,也包括个人、机构或企业的自媒体。平台通过记录客户端用户的每一次选择和点击,使用特殊的推荐引擎系统,借由机器算法推选出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将其推送到用户的手机客户端首页。

随着此类资讯客户端的崛起,“传统的”新闻客户端也感受到了低成本、高内容密度的新模式的威胁,也开始逐渐引入这种模式。资讯聚合模式逐渐成为如今国内网络主要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

本期全媒派新年饭局邀请新闻传播学者周奎、朱鸿军做客,来看看他们批判视角之下的个性化算法之殇。

这样的模式与传统资讯生产传播模式所不同的是,资讯生产环节,聚合中的内容生产者们取代了记者角色,资讯加工分发环节,机器算法取代了编辑。这种“以技术为主导”的内容产制分发模式从表层看赋予了资讯聚合平台把关的“中立性”,这使得原本传统媒体中“以人为主导”的记者、编辑的双重把关人制度受到了本质性的挑战。

内容生产者的身份嬗变

从新闻生产到资讯聚合

根据某资讯聚合平台的官方数据,其媒体合作伙伴超过30万,这30万中不仅包括“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周刊”等新闻媒体,也同时包括超过23万的自媒体内容。由此可见,在这样的资讯平台中,自媒体内容与新闻媒体内容被混杂在了一起,而且博客内容聚合者的功能甚至超过新闻消息的推送功能。

因此,平台中的内容结合了推送聚合者(feed aggregator)、专业门类信息聚合者(Specialty Aggregator)和博客内容聚合者(blog aggregator)这三类平台的共同特性,不仅对于传统新闻媒体的消息进行聚合,来自各个平台的自媒体内容,也是平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其所占的内容比重要大幅超过传统的新闻媒体内容。

随着这类网络媒体不断推进自媒体的建设,吸引更多自媒体或内容写作团队的入驻,加之算法所提供的更加“人性化”和“智能”的阅读体验,资讯聚合类媒体很快获得了用户的欢迎,在流量数据方面超过了部分传统的新闻客户端及门户网站,成为了网络资讯平台(新闻客户端)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也使得原本的网络媒体平台也开始试图跳脱出以往编辑为中心、聚合新闻媒体内容的新闻发布模式,纷纷开始转向众包生产的内容模式。

但各大新闻客户端纷纷从新闻聚合者到资讯聚合者的转型,也使得目前的新闻获取方式趋同,各家客户端之间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而且原本以编辑为中心的新闻资讯发布与以算法为中心的内容分发混杂在了同一个客户端中,使得客户端中的内容变得鱼龙混杂。

资讯分发模式的转变

从编辑中心到机器中心

资讯聚合APP的出现和崛起实际上象征了现代社会资讯获取方式上的一次重要转变。在传统的信息获取习惯中,人们借由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资讯的获取,编辑和内容生产者决定了受众所能够获取的内容。而随后数码技术的出现和流行,使得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资讯聚合网站,尤其是推送聚合类网站(Feed Aggregator)逐渐成为用户的主要内容获取之地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容生产者的角色被逐渐剥离出去,但新闻室中的编辑仍然把握着受众的资讯获取通道。在这种模式下,编辑通过人工的手段对于各个媒体所生产的内容进行重新筛选和排序,然后再呈现给受众。

如今,以编辑为中心的信息获取模式被彻底颠覆,用户所获得的内容更加智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自身的观看习惯和兴趣爱好,但在这样的过程中,观众针对不同内容的自主选择的权力也在逐步减少,即机器的“编辑”过程不仅取代了新闻室中人工编辑的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或取消了观众在各式信息中进行浏览、吸收和选择的过程。

资讯内容特征

双标题机制下“标题党”的泛滥

在以机器算法为核心的资讯分发平台中,资讯的内容生产相应地需要迎合机器算法的特性,而且“头条”所采用的特殊内容收集模式,即新闻媒体抓取与头条号相结合的抓取方式,亦给内容提供者提出相较于原本的新闻生产所不同的内容要求。只有在迎合这些内容要求的前提下,内容才可能成为资讯分发平台上的“头条”资讯。

事实上,机器算法作为这类平台的分发基础,在分发模式上亦存在一定的规律。分发模式决定了在资讯传播的过程中,资讯的质量并不如资讯的热度更重要,而内容分发平台针对自媒体的原创奖励机制也是以点击率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许多资讯都呈现明显的标题党特点,以吸引更多的用户点击。

在这样情况下,这些标题党资讯多数呈现以偏概全的特点,将一个事件中的部分事实单独拿出来作为标题,并进行过度渲染,以造成耸人听闻的效果,如“男子街边听到地砖下传来声音,用工具撬开后发现悲痛一幕”一文,以“地砖下传来声音”和“悲痛一幕”,吸引读者的注意。但实际上若点进去看的话,就会发现所谓“悲痛一幕”是一只小狗被关在地砖下面。《8岁小学生骂了老师一句,老师竟对自己的学生》等文章也试图通过呈现部分事实,并隐藏部分事实的标题写法来吸引点击,因为若是按照新闻事实来进行标题写作,即“老师竟打了学生两巴掌”,该新闻的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便会大幅下降。

同时,在平台中,部分内容标题与内容呈现的联系并不大,其所表达的主题亦并未在文章中获得诠释,如《网曝金星私下照男人特征明显老公汉斯的反应是……》一文,以“男人特征”和“老公汉斯的反应是”来吸引眼球,但实际上内容并没有所谓的“男人特征明显”的私下照,亦没有谈及老公汉斯的反应。

更是有许多文章的内容中不仅缺乏对于标题内容的解读,文章中亦缺少可靠的信源,如《81岁的谢贤一直对张柏芝念念不忘,心里只要张柏芝一个儿媳妇》一文中不仅并未讲到“81岁的谢贤对张柏芝念念不忘”,甚至并未对文章中的内容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持,仅仅简要叙述了一下谢贤的生平,便在文章结尾一口咬定,谢贤只想要张柏芝一个媳妇。

除此之外,许多标题党资讯在标题中反复试图将内容向“俗”和“色”方面引导,如《这个游戏太诱惑,80后70后都抗拒不了,玩时请静音》、《为了让男子欲求得到满足,她们用兽药把这些女孩催熟》等标题,借以性暗示来吸引点击和观看。

资讯质量低下

新闻人与自媒体的“非对称竞争”

在机器算法为核心的资讯分发制度下,资讯的点击率和浏览量成为了内容创作者更加关注的问题。相对应的,资讯的质量及深度的重要性降低。由于标题党新闻以及娱乐新闻在这样的资讯平台上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严肃和深度的新闻或内容逐渐消失在这些资讯客户端的推送里。

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着自媒体的内容创作者,由于自媒体内容和新闻内容在这些资讯分发平台中被置于同一个维度进行竞争,网络媒体的编辑以及新闻工作者也逐渐开始承担流量和点击率的压力。

新闻人面临着与自媒体“非对称竞争”。因此编辑及内容创作者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置于起出耸动的标题,而非对于内容进行精细的打磨,因为在这样的资讯环境下,好的标题才以为着更高的点击率。另一方面,编辑及内容创作者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也会更加关注内容所属的主题是否是大家的兴趣点,这样的内容是否能够被机器抓取推送到更多的人手中,而非测量选题的真正新闻价值,这也是与新闻专业诉求所相违背的。

另一方面,尽管官方政府对于网络信息中的谣言进行了大力打击,但对于垃圾信息的管制较少。这使得那些耸人听闻或者占有色情意味的垃圾信息由于其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而在这些平台上被大量的生产出来,导致公众所处的信息环境中信息和新闻资讯的质量进一步下降。

公共性缺失

娱乐、软文和垃圾信息夹缝中的公共领域

大众传播的根本属性和价值维度应该是公共性,即以塑造传媒公共领域为期待,以公共利益至上为目标,以公共话语时间为行动。如今,在这些信息平台上,娱乐性以及娱乐相关的新闻和资讯正在占领人们的视听,严肃内容或者时政、社会新闻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相对应的,公共讨论的空间以及公共事件的讨论场所也在进一步缩小。

其次,在社会事件发生时,只有那些较为耸人听闻内容才会得到自媒体或者新闻分发平台的重点关注。因为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获得较多的流量,相比之下,一些重要的国际新闻或社会新闻,尽管同样拥有重要性,但在这样的资讯环境下却很难被公众注意到,这亦是新闻公众性的一种缺失。

更重要的是,在针对热点事件或新闻进行解读或诠释的时候,大多数的自媒体或内容提供者并不会进行相对应的大量资料检索或深度采访,由于平台对于内容时效性的苛刻要求,“赶热点”成为内容创作者的日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容创作者只能对于已有消息进行改写、黏贴或感情化的演绎,这使得内容的信度将会大打折扣。相对应的,针对事件较为感情化的文本和论述取代严肃的新闻文本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播。

内容灰色经济链

抄袭、洗稿、伪原创

随着这类以算法为核心的内容分发频道的流行,批量生产“爆款”文章的自媒体“做号”灰色产业链也逐步形成。

根据媒体对于自媒体做号现象的报道,自媒体的“做号”者们常常注册大量的自媒体账号,然后“通过抄袭、洗稿、伪原创等手段”进行大量低成本的内容生产,在通过各大自媒体平台进行分发,以获得大量流量,从而赚取相对应的广告分成。

这些自媒体的内容生产者通常利用一些“创作”软件,在创作者选定一个当下的热点文化或社会现象之后,软件自动搜索已发布的相关主题文章,并对于这些文章进行再次编辑,生成一篇内容类似的“爆款原创文章”。借由这些热点事件的东风以及耸动的标题,获得平台的广泛分发,糟通过一些“刷流量”的公司,将这些文章的流量刷高,从而使得文章成为热门文章,获得进一步的传播,“创作者”也将获得相对应的广告收益。

这样产业链的出现使得优质的内容原创作者的利益被侵犯,在削弱优质原创作者的创作激情的同时,亦进一步损害了资讯环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