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季为民:谨防网络低俗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作者: 季为民 发布时间:2021-03-23 22:16:00 来源:人民论坛

【摘要】作为一种以庸俗、谩骂为特征的网络文化现象,“祖安文化”的流行对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网民的语言文化、思想道德、价值判断等方面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风尚培养带来隐患。整治包括“祖安文化”在内的网络低俗文化,需要网络产业、监管部门、教育部门等联合行动,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健康用网。

【关键词】祖安文化 花式谩骂 未成年人 网络治理【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一段时期以来,以“花式谩骂”为主要特征的“祖安文化”从电脑游戏领域扩散出来,在网络自媒体和短视频领域形成风潮。作为一种以庸俗、谩骂为特征的网络文化现象,“祖安文化”的流行对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网民的语言文化、思想道德、价值判断等方面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祖安文化”的来源和特征

“祖安”原为知名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中一个虚拟城市名称,也是该游戏中国电信二区服务器的代称。由于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经常在聊天区以相互谩骂表达不满,久而久之使玩家们自称“骂人是祖安人的打招呼方式”。为了避免直接谩骂导致系统禁言、封号,玩家们逐渐自创出一套利用谐音、藏头、文字替换、缩写和表情符号等代替辱骂言论的发言系统。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语言方式逐渐从游戏领域溢出,借助社交网络、动漫网站和网络亚文化社区,在短视频、自媒体、社交媒体和弹幕发言等领域广泛传播。

语言特征:无底线的花式谩骂。无底线的花式谩骂是“祖安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在网络社交中,为表达情绪,网民经常在公共空间进行各种人身攻击和谩骂。随着网络管理的不断强化,如果网民使用线下常见的侮辱性字词会因触发敏感词而导致禁言和封号,因此网民也就自创了一些缩写、谐音和文字替换的方式进行表达。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其低俗和侮辱的本质从未改变。这些词汇主要“配以伦理、两性、家畜、宠物、殡葬行业等领域的特有动词及名词”。这些侮辱性词汇还会随着网络热点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且花样越多越会受到使用者的欢迎。“祖安文化”语言的另一特点是,无理由、无底线地高密度输出。相较于一般的谩骂,“祖安文化”的语境下,辱骂几乎不需要理由,而且一旦开始谩骂,往往是数条乃至数十条连续不断,以此来达到表达自己情绪和攻击他人的目的。

使用主体特征:遍布社交网络和亚文化社区,未成年人“无师自通”。“祖安文化”源自网络游戏玩家的情绪表达,其传播和扩散方向也与网络游戏玩家的网络使用特征高度重合。在从网络游戏领域溢出后,“祖安文化”在年轻网民广泛参与的社交网络和各类网络亚文化社区中广泛传播,并通过社交媒体发帖、搞笑贴图、原创短视频、再创作视频以及弹幕等形式呈现出来。由于形式多样,内容浅显且重复性强,“祖安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随着覆盖面扩大,“祖安文化”也从线上走向线下,许多网民在线下交往中也有意无意地使用了“祖安化”的表达,在个人生活和交往中大量夹带网络上的辱骂词汇。

在“祖安文化”传播扩散的过程中,未成年人也受到显著影响。未成年人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未成年人也能很快地接纳网上的新鲜事物。因此当他们在网络上接触到内容刺激、重复性强且被广泛传播的“祖安文化”时,几乎“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其表达方法,并将之视为一种“流行元素”而在线上线下的交往活动中广泛使用。

商业特征:流量为王的商业逻辑下,商业机构推波助澜。“祖安文化”在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与网络应用服务商的默许和纵容密不可分。通常情况下,网络应用服务商都会在服务规范或用户守则中对侮辱行为和言论进行规范,并将侮辱谩骂词汇设为敏感词,对相关言论的发布者进行处罚。然而作为一种以“侮辱谩骂”为内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祖安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为网络平台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度、流量和丰厚的利益。因此在“流量为王”的商业逻辑下,网络平台也服从于自身逐利属性,尽管对相关言论有所管制,但也有大量体现“祖安文化”的言论被网络平台默许和纵容,甚至曾在一些网站上出现过专门的“祖安文化”话题和音视频专辑。一些网络视频凭条上,与“祖安文化”相关的视频单日新增超过200条,每条浏览均超过万次,尽管一些视频会声明“本视频所有文案、配音均为节目效果,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千万不要学脏话、说脏话哦”。但其效果形同虚设。此外,“祖安文化”得以流行也和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言论的不断低俗化密切相关。

“祖安文化”对未成年人产生的不良影响

“祖安文化”以其低俗、粗暴的特征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对长期沉浸其中的网民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对尚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祖安文化”对其语言习惯、道德水平以及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亟需得到各方面的重视。

语言低俗、粗暴、贫乏,阻碍未成年人开展正常交往。“祖安文化”的语言低俗、粗暴、重复,具有鲜明的情绪化特征。这些要素使得对“祖安文化”的模仿和再创造变得十分容易。未成年人长期浸淫在此种语言环境下,其自身的语言习惯也会逐渐转向粗俗化。目前已经有很多家长和学校教师反映,未成年人在日常交往中经常“出口成脏”却毫不自知。另一方面,“祖安文化”强调用直白、重复的语言进行情绪化表达,这也令长期接受这样语言熏陶的未成年人的语言变得单调贫乏。这一问题不仅体现在网络谩骂上,即使是日常表达,无论悲伤还是喜悦情绪都会只用粗暴的语言来表述。典型表现就是对形容词的选用出现障碍,无论美丑、好坏、激动或悲伤都只能用“卧槽”来表达,无疑是未成年人语言发展的悲哀。长此以往,习惯了低俗、粗暴和贫乏语言习惯的未成年人在日常交往中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会由于语言低俗招致他人的不满。

未成年人沉浸于暴力、低俗文化环境,其道德观念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在“祖安文化”的语境下,未成年人对各类低俗、粗暴的语言暴力习以为常。而一些网络平台和大V对此问题又缺乏正确引导,将“祖安文化”美化为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方式和网民的“黑色幽默”,使未成年人对语言暴力和网络暴力的形式和特征无法形成正确判断。同时,“祖安文化”的影响扩散到线下,也让未成年人将谩骂、暴力与低俗语言和行为看作是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为,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如无及时有效的引导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被扭曲和异化,他们不仅缺少对暴力行为的正确认识,也容易滋生更多的网络和线下暴力行为。而一些未成年人经常访问的网络平台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其中推波助澜、以丑为美,打着“宣扬个性”的幌子为“祖安文化”辩护,更导致未成年人对是非的判断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营造不良审美情趣,对文明和文化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一些体现“祖安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以网络流行文化的形态广泛传播,深入到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其粗暴、重复和情绪化的表达极易被未成年人理解、接受和模仿。相较于高雅文化和主流文化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理解“祖安文化”等审丑文化几乎没有门槛。这就使得低俗文化对主流文化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进而对未成年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同时,“祖安文化”所体现的网络低俗化的倾向,让未成年人对文明和文化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与学校中呈现的友善、文明的世界不同,网络世界充满乖张和暴戾,两种不同的文明取向长期冲击,对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文明观念,接受良好文化熏陶、形成正常的价值观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上述问题之外,“祖安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网络亚文化特征的语言模式,极易和其他网络亚文化结合。如今在饭圈互撕、人肉搜索、网上互喷等网络乱象中,都能看到“饭圈文化”的痕迹,而“祖安文化”的不断外扩、渗透以及同其他亚文化的结合,也会导致更多网络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影响长期参与其中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治理“祖安文化”,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整治包括“祖安文化”在内的网络低俗文化问题,需要网络产业、监管部门、教育部门等联合行动、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健康用网。

网络企业承担源头责任,提升行业规范和自律水平。相关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是治理包括“祖安文化”在内的网络低俗文化的第一责任方。这就要求游戏厂商、游戏运营方、社交平台、网络社区等各类网络应用服务者,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平台内部监管,严格行业自律,通过详细规定不良言论类型和内容、订立详细处罚标准等举措,对“祖安文化”等低俗、暴力言论进行严格规范和约束。要加强内部执法力度,网络服务企业要对传播低俗文化、宣扬网络暴力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此外,相关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中摒弃“流量为王”思想,兼顾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不包庇、纵容低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当前,随着“清朗”网络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一些网络平台已经查处和整顿了一批宣扬低俗文化的账号,在Bilibili等视频平台上,“祖安文化”相关视频也进行了下架处理,未来企业还要继续严格自我要求,加强管理,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主管部门强化联动、严格执法,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体系。针对“祖安文化”等网络低俗文化,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主管、教育和司法等部门要明确方向、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建立健全市场监督、管理和相关惩处机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指导行业行为、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宣传教育以及严格违法违规惩处等手段,进一步完善符合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保护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奖惩有力的制度机制,为未成年人塑造适合其成长和发展的文化娱乐市场和网络舆论环境。对文化市场中出现的低俗文化、不良文化发展和扩散问题,有关部门要兼顾文化市场繁荣与整顿文化市场的平衡,有规范、有区别地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教育抚育疏堵结合,提升未成年人道德修养和网络素养。面对“祖安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审美和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在校园教育和家庭抚育方面,要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提升道德修养和网络素养。一方面,要认识到“祖安文化”的盛行,也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发泄情绪需求的一种表现,因此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情绪疏导,同时通过体育运动、沟通对话等替代手段,帮助未成年人用合理方式排解情绪,学会情绪管理。另一方面,网络低俗文化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盛行,体现出未成年人对低俗文化的判断能力和网络文明素养方面的不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门教育,通过专题课程、实践指导等方式,用新颖、灵活的手段培育未成年人健全的道德修养和网络素养,在家庭内部,也要提升家长数字抚育能力,对可能出现的道德和网络运用问题予以密切关注和及时解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博睿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ZDGH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粗鄙暴戾失底线,脏话成了亚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蚀校园》,《半月谈》,2020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