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重点推荐

 

建设性是党媒必须遵循的新闻理念——中国青年报的探索实践

作者: 吴湘韩 发布时间:2020-04-15 15:42:00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内容提要

西方的建设性新闻概念应作为一种新闻理念来吸取,渗透于新闻生产和传播全过程,而不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新闻产品类型或样式。建设性作为一种新闻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强调的建设性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党媒必须遵循的新闻理念。《中国青年报》几年的实践表明,遵循建设性新闻理念,拓展了报道和媒体发展的空间,与政府或宣传部门形成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了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塑造力、服务力。

关键词

建设性 中国青年报 新闻理念

正文

建设性新闻是西方舶来的新闻概念。其追求积极的传播效果,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笔者认为应作为一种新闻理念来吸取,渗透于新闻生产和传播全过程,而不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新闻产品类型或样式。建设性作为一种新闻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强调的建设性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党媒必须遵循的新闻理念。《中国青年报》几年的实践表明,遵循建设性新闻理念,拓展了报道和媒体发展的空间,与政府或宣传部门形成良性互动,提高了传播效果,有效提升了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塑造力、服务力。

一、西方的建设性新闻概念应把它作为一种新闻理念来吸取

什么是建设性新闻?从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实践”专家学者发言的情况来看,也是众说纷纭。许多学者将建设性新闻视为一种新闻类型。有的认为与建设性新闻相对立的概念是负面新闻。笔者认为,在中文语境中,与建设性相对立的词语应该是“破坏性”“颠覆性”,而不是“负面”。负面的对立面应该是正面。有的甚至将建设性新闻与调查性新闻作比较,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有交叉的,许多调查性新闻把解决社会问题作为目的和归宿,不是破坏性和颠覆性的,蕴含建设性新闻理念。

笔者认为,西方建设性新闻实践和理论研究有其合理内核,其所主张的建设性新闻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倡导的以正面报道为主、所强调的建设性具有一致性,应作为一种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归依的新闻理念来吸取。

如果简单称为“建设性新闻”,容易造成学术界和业界在概念上的误读与偏差,以为是一种新闻类型。

二、建设性是党媒必须遵循的新闻理念

作为党的新闻媒体,必须遵循建设性新闻理念。这是因为,党媒姓党,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

1989年5月,在宁德地区新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作了深入透彻的阐释,指出:“我们强调的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她没有独立于人民利益的自身利益。但我们党既代表人民的眼前利益,也代表人民的长远利益;既代表人民的局部利益,也代表人民的全局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应该说就是人民愿望、要求的充分体现,就是人民的看法和主张。”“新闻工作者应该更多地起到渠道和桥梁的作用,长期地、耐心地、孜孜不倦地向人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释党对事物的主张和看法,让人民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使党的看法、主张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1990年5月3日,习近平在一次宣传、新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办报根本的是要讲原则、立场,我们的原则就是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016年2月19日,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作为党的新闻媒体,必须遵循建设性新闻理念。这是因为,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的一贯指导方针。

早在1948年,毛泽东就强调报纸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一再倡导新闻批评,但是,“总不能以暴露为主”,在实践上一直实行表扬和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1981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方针”。1989年11月25日,李瑞环再次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在1990年5月召开的一次宣传、新闻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新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要弘扬正气,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对于舆论监督,党历来强调建设性。

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在《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有时还要有意识地作好坏对比。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才说明是为了改进工作,而不是消极的”。这段论述阐明了舆论监督要实行积极、有效、建设性监督,对以后党报开展好舆论监督提供了重要指导。

党的十三大报告历史性地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舆论监督的概念首次正式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江泽民在199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反腐工作,并提出“舆论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指出:“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腐败变质。能否有效地制止腐败现象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这就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最经常、公开、广泛的一种监督方式。当前,在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反对腐败的时候,特别要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使腐败现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欢迎新闻工作者报喜也报忧,拿起舆论监督武器,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各种腐败现象进行揭露批评。”习近平还强调:“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揭发的事实,务求准确。”“运用舆论监督武器,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讲究社会效果。要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党开展工作。”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三、《中国青年报》遵循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青年报》作为团中央机关报,一家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的新型青年主流媒体,始终贯彻落实建设性理念,在新闻采编、分发传播一以贯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正能量的传播者。正面报道为主,这是我们日常新闻采编工作始终坚持的报道方针。在新时代,适应媒体格局和青年用户接受心理和方式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创新表达,全媒体、立体化,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青年聚集的平台载体,进行影响广泛、润物无声、实效显著的正面引导。

近年来,《中国青年报》制作了一批现象级的爱国主义、向上向善、倡导奋斗的正能量作品,比如中国梦青春版MV点击量达2.4亿;“强国一代有我在”主题歌MV的播放量达2.5亿次;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策划的微电影《青春与祖国同在》阅读量超4亿;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的MV《青春的回答》总阅读量达7亿;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社承制的微电影《头条里的青春中国》,选取《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的若干头条,以邓稼先、袁隆平、张海迪、张瑞敏等头条人物为依托,邀请周冬雨、朱一龙等正能量明星演绎,展现70年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上线后持续刷屏移动端,获得中央网信办全网推荐,学习强国APP首屏呈现。截至2019年10月11日,总浏览量已突破8.2亿次,得到1200余家平台及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相关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达7.1亿。

2016年1月,《中国青年报》还专门创办了暖闻周刊,有一个全媒体报道栏目《暖心》,有文字特稿、视频、H5作品,立体呈现,2017年获得全国党报网站媒体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优秀案例奖一等奖。

中国青年报社与湖南广播电视台精心组织“新青年耀青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文艺晚会,并发起组织五四青年文化万里巡展、“我宣誓你接力”等一系列线上线下预热活动,创制了一系列融媒精品,全媒体立体唱响爱国奋斗的青春之歌。

“东风”五四青年文化万里巡展活动从2019年4月8日起,由一队神秘的大卡车载着百年的“时光宝盒”,从北京出发,途径上海、武汉、长沙、郑州、青岛,5月5日至6日回到北京在中央团校巡展,历时一个月,行程万余里,开启两代90后的对话,共议家国情怀与责任,有数万人直接参与了体验。5月24日,“新青年耀青春”五四百年青年文化万里巡展的互动内容五四百年青春对话体验馆在中央团校揭幕,永久落户在这里。中央团校教授、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庆称赞:“这种形式非常好,像时光隧道的穿越,还有与先辈对话的形式,让青年非常感兴趣。理想信念的传递,不能限制于简单的传递,还是要用更多创新的方式。”

二是做建设性舆论监督的践行者。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和职责。2005年笔者成为中国青年报社特别报道部主要负责人后,更专注于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提出了“开掘真相,影响今天”的办版理念,并对栏目进行了个性化改造,专门设置了一个“打活老虎”的栏目《今日出击》,推出了一大批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报道,如《一个教育局长的“职务后”突击》发出后,卸任当晚调动数百名教师的河北武安市教育局长立即引起了纪检部门注意,中央领导人批示查处,该局长后被查出权钱交易而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该栏目创刊不到两年即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和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笔者组织策划的“山西封口费事件”系列报道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系列报道是《中国青年报》2008年度影响最大的舆论监督报道,也是监督新闻界影响最大的批评报道,推动了中国新闻界重建新闻公信力与记者社会形象的重大进程。报道引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宣部领导、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媒体和责任人得到查处。这组报道采访扎实,文风朴实,证据说话,客观真实,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时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米博华在中国新闻奖评审会上评价这个系列报道时说“以令人信服的事实,以扎实的采访作风,使报道极具冲击力,给人以极大震动。”有一位同行问我:“为何以前有媒体报道封口费类似事件挨批,你们却获奖了?”我回答说,我们有实锤,操作更专业。”

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更是我们报道的重中之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罗彩霞事件和王鹏事件的报道。

2004年,18岁的罗彩霞作为邵东一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考了514分,没有达到湖南省当年531分的二本录取分数线。虽然当年有少数高校降分录取,而且她填报了三批专科院校志愿,但罗彩霞没有收到任何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那一年她的同班同学王佳俊虽然高考只有335分,却顺利走进了贵州师范大学读本科,但她在大学里的名字改成了罗彩霞,而真的罗彩霞对此一无所知。真的罗彩霞在落榜后选择了复读,并于2005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3月,罗彩霞发现,竟然有一个女孩有着和她相同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在银行的电脑上,罗彩霞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女孩的照片。特别报道部副主任刘万永和本报驻江西记者李菁莹对这起事件进行了相关报道,受害人罗彩霞最终顺利毕业。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也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王鹏因举报同学公务员考试作弊被刑拘,我们精心策划,兵分多路,同时出击,连续3天,日夜奋战,3个整版,用刘万永的话说每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该事件经我们报道3天后就发生逆转,遭跨省追捕的王鹏被释放。“没有媒体的支持,我们家不可能翻案”,受害者的父亲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考了第一却无法报到的公务员在报道后报到上班;蒙冤青年王子发在报道后被释放,并获国家赔偿;西安交通大学被冒名顶替的学生投诉了近一年,问题都没彻底解决,本报一报道,第二天,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他给特别报道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笔者主持特别报道部工作期间,先后有5个作品获中国新闻奖,2人获长江韬奋奖,主办了5届全国深度报道研讨会,四五十名官员在我们的舆论监督之后被查处。

三是做公益事业的参与者。

《中国青年报》每年都会组织或参与众多公益活动。2018年,上百万大学生直接参加本报组织的KAB项目系列创业实践活动,先后推出寻访大学生创业社团活动、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产生广泛影响。KAB项目已经走进1700多所高校,培养师资上万名,累计有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加KAB课程学习。

报社还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合作,已连续举办五届“助学·筑梦·铸人”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被教育部纳入“十大育人工程”之一。

2018年9月,入职仅一年的驻河北记者站记者朱洪园主动报名,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学支教,担任该校七年级、八年级阅读课教师。在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情况下,朱洪园自费购买大量书籍,确定适合农村孩子的课程内容,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在朱洪园带动下,报社同事为学校捐赠了大量图书。

中国青年报社关于黎平上少寨需要一座公路桥的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关注,筹集到180万元,为黎平县上少寨修了一座公路桥,解决了那里一直以来不通公路桥、老百姓出行不便的问题。入选2019中国新媒体公益十大优秀案例。

总之,建设性新闻理念已不断在《中国青年报》的新闻实践和探索中贯彻。

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增刊,完整版本请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