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观点
MSN解构下的政治样本

作者: 王正鹏 发布时间:2010-09-06 来源:个人博客

1、没有物理空间的办公室
  
  办公室是一个物理空间。当MSN打开的时候,它的物理分布便完全消失了。
  每个人都在悄悄地在工作,无声无息间对着屏幕的微笑或愤怒,就好像2009年搜狐网的那则广告象征的语境一样。关上电脑的时候,破墙而入的恐龙与战争场面突然间就关上了。
  MSN关上的时候,办公室恢复了物理状态。
  
  对于一向喜欢维护办公室秩序的国有企业来说,他们没有料到员工突然间在坐位上这样宁静。
  MSN改变了办公室的物理分布的同时,它最大的贡献是致力于传播文化的改变。
  这样的题目听起来很大,谁会否认,奉一个物理空间中的领导为中心的口语传播语境,正在改变为一个书面语言同步传播的语境。
  
  在一个威权体制下,口语传播围绕的中心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人。办公室的物理空间是从那个人开始,而呈现中心与边缘的模式。
  更早的时候,在广播与社论的帮助下,中心-边缘的模式扩张为中央与边疆的模式。如果要击碎这样的格局,不用再钻到故纸堆里去寻找什么从古到今的中央集权模式,并从文化与生理上给它找出存在的各种合法理由。
  
  就在2009年,就在北京任何一间小小的办公室,物理空间的的虚拟化使“单位”灰飞烟灭。
  MSN的桔黄色窗口不停地闪动,帮助一个人的活动空间像显示屏上的音量跳动一样,这会儿在北京的学校,那会儿在上海的咖啡店;这会儿在北京的办公室,那会儿便在伦敦的母公司了。
  
  在一个无逢传播的环境中,手机上的MSN又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地缠绕在你的身边。于是有人要躲藏起来,有人装着很忙的样子。有人假装脱机后像监视器一样观看着这个小小的虚拟部落里的一举一动。
  
  
  2、MSN文字交流格式是热媒介
  
  MSN的文字交流格式,可以帮助大学里搞不明白麦克卢汉“热媒介”与“冷媒体”的同学们重新温习一下功课,以免在仍然用范进中举时代的教育模式考核他们的老师面前,回答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那些从口语文化中出来的人,在使用MSN时。总是很虔诚地坐在椅子前面,快速地给出一个回答。他们仍然下意识地认为,这个人就在它的面前。因为口语的深深影响,使他们仍然不能把自己用书面文字把“我”从这个交流的语境中分裂出来。
  
  那些在书面文化中长大的人,面对MSN的交流方式时,更像一个“老手”。这就像农民工求爱的眼泪与演艺工作者的求爱眼泪的区别一样:前者是生理性的,不可以量产;后者是职业性的,可以量产。
  可以在五分钟给出一个回复,也可以不给出回复。
  书面文化的交流者,往往会在急着上厕所,可以先在MSN上发出一个信息再返回。
  
  什么是热媒介?什么是冷媒体?大学研究生的传播学课程中,这是一个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如果可以上厕所回来后还可以接着使用的媒介就是热媒介;如果一动不动要盯着的媒介,就是冷媒介。
  MSN文字交流方式时是一个热媒介。MSN语音交流时,就变成了一个冷媒介。
  
  3、保守政治文本防腐术
  
  木乃伊在热带环境中的保存成为欧洲考古史的专门学问。古墓挖掘已经成为CCTV10在晚上的王牌题材。在温带的中国,防腐术的最高境界可以让死尸在记者报道时总结这样写“其皮肤尚有弹性”。
  
  极权主义政治防腐剂要尚有弹性的话,需要好好学习一下媒介术。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名记者,在北京面对那些神秘的高楼时总是有一些迷惑不解。2009年12月的一篇文章,就这样写到了北京本城区的一座陈旧的没有挂任何标志的大楼。
  
  他充满探秘地写着中组部里的人和他们的工作方式,仿佛这些人每天在一座古墓里探险,晚上的时候,脱掉工作服再回到家中。他们在这样一座灰色的建筑里头,用文件这样的线性的方式走着程序,但用悄悄的口语神秘地安排着人事的排定。就是这样的一座大楼,也在采用全球HR的通用格式网络人才。
  
  这样的样本,是研究政治传播学的好材料。
  
  如果决定要维护这个样本的格式,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引入电子格式与电子青年。在干部的样本上一直选择口语文化中长大的人,比如在2009年可以继续招聘来自西北农村的青年作为新干部;在办公技术上,永远不要离开纸的能关上门的办公室;最重要的是,永远都不要出现一个MSN的使用者,哪怕是下班时间。
  
  如果一个MSN7. 5的版本,在这座古老的建筑里DOWNLOAD过的话,它就会把门口革命年代的老松树和几代老同志留下的精神情怀完全打碎。
   
  4、1988年出生的“巫术”女生
  
  如果不想选择语音交流,以过滤掉交流中的不平等与情绪的语境;又不想,看看文字密密麻麻地像精英一样站在讲堂上的时候,图标化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几年前,我把与吴青松先生在MSN关于MSN媒介意义的对许,在结束对话后一分钟贴在我的博客上。我宣布:MSN是我们这个时候最伟大的文体。
  
  我们在对话中可以随时一个陈旧的废除语境;随时可以从一个暗门进入另一个语境;随时可以将过去语言中捆绑的意识形态踢掉;随时可以把文字媒体转换成图像媒介,从而实现对一个旧意义的消解。
  
  相比于欧洲的字母文字,汉字已经实现了半图形化传播。但是在一次聊的结束时,分别有如下的人用如下的方式向我再见:一名同学,用东北笑星范伟的卡通造型向我挥手再见;一名同学,用跳芭蕾的少女图像向我再见;一名同学用886这一组数字向我再见。
  即使在一样的语境下,这三种告别的方式已经将传统的告别语境重新定义。
  
  2008年的时候,奥运会火炬决定不向福建省对面的那人岛屿去传递了。
  那天晚上,我的办公室里正在紧急地制作这样一份文件。那个时候,U盘与打印机都已经慢速得不能再慢。
  
  一位1988年出生的小女生,慢慢悠悠地用带着大量图标语言的MSN新版本向我传送了这份经过新华社播发的这则正式声明:“北京奥组委经过慎重决定……祖国人民……不会把火炬……神圣的奥运火炬……这一切都是……伤害了两岸人民……”
  在她的MSN语汇中,“不”是一个摇头的少年;“的”是一个上下跳动的皮球的造形;“说”是一个人的嘴里不停地向外喷射字符……
  
  这样一个严肃的官方声明,变成了卡通图标满屏飞动令人啼笑皆非的版本。
  严肃意义的转换,在选择一种媒介后,传递的是另一项意义。MSN几个图标就解构了一项严肃的政治声明,这使得与辽宁接壤的那个国家显得尤其脆弱。
  
  5、语言是哲学的魔鬼
  
  柏格森的哲学世界中,在理解的人类的传播行为时,他想像的最理想境界是没有语言的状态。
  在欧洲哲学如日中天的年代里有阴性与阳性词语区分的德语,是哲学家手中的魔术。在建立一种新哲学观点时,为语言重新的作为元意义上的定义,是最核心的行为。
  
  语言,只要在附着意义并发送的时候,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无论是以文字的方式还是化解成图标的方式。人类的传播行为,只不过是在用一种意识形态去解构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已。现代主义埋藏了古典主义,娱乐主义埋藏了现代主义,环境主义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去埋藏娱乐主义。
  
  自从电视发明后,人类在上个世纪的政治变化可能是上个一千年都没有过的精彩幻象。图像令林肯式的民主与斯大林式的专制,都成为古老的绝唱。自1960年代以来,语言与媒介解构严肃话语的哲学手法快速地在全世界蔓延并成为大众文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纪以来少有的事情。
  
  解构主义,(抱歉,用上”主义“的时候,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如果不发生在一个图像媒介的语境下,几乎不能成为法国的一个哲学运动,后来演变成全球的一种文化存在状态。今天,德里达已经去逝了,媒介与传播对于部落、极权、神圣的、严肃的解构一天也没有停止。
  
  其实,这样的运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了。2008年火炬传递时,中国的MSN小图标的使用者在巴黎发起的爱国主义,与1930年代美国迈阿密海滩上听收音机并拿起步枪参加二战的美国年轻人一样,都是可敬的意识形态的炮灰。当国旗包在屁股上或者画在脸上的时候,爱国主义便已经从神圣解构为世俗化的文化行为。
  
  那些从长征过来的老干部看到孩子们脸上的国旗而革命情怀大开的幻觉,自文艺复兴以来在欧洲各类基督与天主教区的神父与主教的心中,无数次演义过这样故事。
  
  在一个文字建设的一千米高的哈里发塔中,图像的娱乐化精神就像白蚁一样在慢慢地解构看上去世钢精和水泥的东西。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