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观点
中国新媒体的本土化与社会化——201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特征、传播影响与热点解析

作者: 尹韵公 刘瑞生 发布时间:2011-07-12 来源:《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摘要:2010年是新媒体发展史上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在全球视野中表现出三个重要发展特征。在全球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不平衡格局中,中国已成为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涌现出现了一批新媒体民族品牌,新媒体的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彰显。在社会化、融合化发展大势下,中国新媒体形态日益丰富,在新闻传播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积极,主流作用凸显。中国在新媒体高速普及化发展中,建设与管理新媒体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新媒体发展的有序性和规范化日渐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 发展特征 中国特色

  无论纵览全球还是放眼中国,2010年是新媒体发展史上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一方面,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继续高歌猛进,快速向全球扩张,在西方国家主导的新媒体发展格局中,经过十几年的奋进,中国新媒体的本土化发展特征日益鲜明,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发展道路逐渐成型;另一方面,新媒体纵深向社会渗透,成为促引国家社会发生全面变革的社会化媒体。

  新媒体领域“革命”不断、热点频发,正反映了2010年新媒体的深刻变革。

  一 发展特征:民族品格与中国特色日益彰显

  2010年,中国新媒体在社会网络化程度持续提高和网络社会化水平继续提升的两大态势下,在全球视野中表现出三个重要发展特征:一是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彰显;二是社会化、融合化中的主流作用凸显;三是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渐显。

  第一,在全球新媒体快速普及和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中,中国新媒体在发展方式、文化特质等方面益发彰显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

  西方国家由于在技术、资本与标准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主导全球新媒体发展格局,导致全球新媒体快速普及但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2010年全球互联网网民数量超过20亿人。尽管发展中国家网民人数增长迅速,2010年已达到12亿人。但发达国家每百人网民数量在2000年就达到24.6人,2010年则超过71.6人;而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每百人仅有2.6个网民,2010年增长近十倍虽达到21.1人,仍落后发达国家10年以上(见表1)。到2010年末,全球使用手机数量达到52.82亿个,发达国家每百人拥有116.1部手机,尽管发展中国家每百人拥有手机数量在2000—2010年增长了11倍,2010年已达到67.6个,但仍不及发达国家2004年的普及程度。此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新媒体发展方面的不平衡性还更严重地体现在资本、技术、市场占有及标准方面。

  2010年是中国新媒体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本年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超过4亿,年底达到4.57亿,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成为网民。中国网民从2000年的2250万人增长近20倍。中国互联网起步较晚,2000年普及率还不到1.7%,当时不仅远不及发达国家(24.6%),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4%),甚至还略低于发展中国家2%的普及率水平。经过十年的奋起直追,中国互联网普及率2010年达到34.3%,是发展中国家21.1%的1.5倍,和发达国家在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在逐年缩小。此外,中国手机用户2010年突破8亿,2011年3月底达到8.9亿,是美国3.03亿手机用户的近3倍,在用户规模上是名副其实的新媒体第一大国。

  ……

  根据互联网世界数据中心2010年6月的统计,中文语种网民自2000年-2010年增长率达到1277%,目前仅少于英语网民(5.37亿),中文作为互联网第二大语种,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大有增强。

  在全球互联网行业的激烈角逐中,2010年中国3G在继续推进,三网融合已启动。2010年12月当当网和优酷网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即时通信、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移动通讯、网络视频等新媒体的诸多领域,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网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移动等民族品牌已成长为新媒体世界的“强者”。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88万亿美元,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老二”, GDP世界第二意味着中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尽管还不是一个强国,但这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崛起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鼓舞人心。同样在新媒体领域,中国成就突出,但在互联网普及率、带宽等很多方面和西方国家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中国新媒体的强国之路虽然任重道远,但10余年间中国新媒体奋进之路成绩喜人,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在多种层面的利益博弈中,中国积极借鉴而不盲目照搬他国模式,坚持政府规划主导以我为主的新媒体发展方式,开放性引进西方资本和商业资本,积极引入和研发新媒体技术,大力扶持互联网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有效、有度的新媒体管理模式。当下,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民族品格日益彰显,本土化道路已成型。

  第二,在社会化、融合化中发展态势下,新媒体的主流作用凸显。

  在社会网络化与网络社会化的大势驱引下,2010年中国新媒体不仅在形态、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方面极大地超越了传统媒体,而且成长为社会渗透度、融合度极高的“社会化媒体”

  无论是形态层出不穷的微博、社交网站、即时通信、论坛、博客、播客、维客、搜索、手机彩信、手机短信等等基于新的信息网络技术原生的媒体形态,还是网络电台、网络电视、网络报纸、网络杂志、手机报、手机电视、电子书、电子报等革新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顺势而兴,它们融合化、移动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态势明显,丰富了新媒体形式,拓展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不仅主导着新闻报道和社会舆论,还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并成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度渗透至社会的存在方式中。新媒体是网络化社会中的绝对“主流媒体”。

  第三,在高速普及化中,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有序性渐显。

  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中国新媒体的普及率,几乎无所不在的新媒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便捷,但也引发了前所未有而且是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加强立法和政府管理建设以促进新媒体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新媒体方面始终坚持在规范中发展的基本立场,即在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公民隐私权利和知识产权、保障新媒体行业健康秩序的基础上促进新媒体持续发展。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中国政府的基本互联网政策。”这是中国政府自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阐明中国的互联网方针。

  中国互联网站总数2010年为191万个,比2009年的323万个减少了132万个。这是中国互联网站年度总数第一次出现下降,而且降幅达到41%。在网站数量大幅下降的同时,2010年中国网页数量达到600亿个,比2009年增长78.6%。足以表明,中国互联网在快速发展中的规范性日益提升。总的来说,2010年,在中国社会生活诸领域,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已远远强于负面影响。中国在发展新媒体中解决新媒体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新媒体的有序性和规范化日渐提升。

  二 主要新媒体发展概况

  
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推进,2010年中国互联网加速宽带化发展,宽带网民达到4.5亿,传统互联网进一步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手机网民达到3.03亿,移动终端日益多样,在这种态势下,新媒体的网络化生存更为显见,无论是原生的新传媒形态,还是革新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形态,中国主要新媒体形式都在向网络化、移动化、即时化、融合化、社交化方向拓展,微博的兴起正是顺应了新媒体大势。

  (一)主要网络媒体发展概况

  1.中国重点新闻网站阵容增强,业务拓展,转企改制启动。作为网络空间的主流新闻媒体,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形势和特点,新闻网站2010年开始启动转企改制。中央确定10家重点新闻网站作为转企改制试点,2010年6月20日人民网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在转企改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光明网和中国广播网进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序列,新闻网站进一步拓展搜索、微博、社交网站、音视频等新媒体业务,新闻网站阵容进一步加强、运用新媒体形态的传播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微博发展较快,但盛火之下有“虚热”。微博可谓2010年最火的新媒体。在中国第一批微博网站的探路作用下,2010年中国微博发展比较快,中国大陆微博网站数量从2010年1月的17家增长到12月的88家,微博用户超过6000万人。微博在新闻舆论传播、组织动员方面功能强大,但是,商业营销与媒介过度消费导致了微博的“虚热”,要理性对待微博,让微博真正成为“好东西”。

  3.搜索引擎成为互联网第一大应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激烈。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81.9%,用户规模3.75亿,使用率达到81.9%,是中国互联网第一大应用。Google在全球范围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中国的民族品牌百度是全球第一大非英语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作为新的传播模式,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搜索引擎的不平衡发展,潜隐着控制信息通道、形成市场绝对垄断、控导网络广告市场、操控国际话语权等诸多问题,目前为保护国家利益,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韩国等不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本土搜索引擎。

  4.博客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微博的“火热”并没有影响博客的稳步发展。2010年中国博客用户增长至2.95亿人,使用率达到64.4%,成为中国第六大网络应用。博客的功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实践性和应用性进一步增强,并融合了即时通信和社交功能。2010年1月国内签署首个《博客圈自律公约》,标志着博客自律的加强。博客侵权案数量有所上升,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5.网络论坛“逆市”增长,“长盛不衰”。2010年,尽管受到Web2.0阶段层出不穷的新应用的冲击,但论坛依然“长盛不衰”,在2010年中国网站出现大幅减少的同时,论坛类网站却许出现了“逆市”增长,网站数量增幅达38.88%,网络论坛社区用户达到1.48亿。特别是,作为互联网深度应用,网络论坛的核心功能无可替代,网络论坛总浏览量时长超过电子商务、网络视频、搜索、新闻资讯浏览量的总和。2010年网络论坛中网络炒作、网络营销、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现象泛滥,各种现实利益驱动下的网络舆论操控在网络论坛很严重,网络水军及其背后的利益黑手亟待治理。

  6.经历“火爆”2009之后,社交网站在调整中发展社交网站。2010年中国社交网站在用户规模方面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但是在网站数量上开始出现调整。2010年,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达到2.35亿,比2009年增长0.6亿,当前使用率超过50%,一半以上的中国网民使用社交网站。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站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的媒体报道和社会动员功能优势尽显,但对于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的挑战也很严重。

  7.新媒体视频快速成长,行业竞争白热化。经过2009年的管理规范和市场自我调整,随着宽带的发展,3G和三网融合的推进,视频成为新媒体的主流应用。2010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国内互联网累计总在线视频片断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2.66亿个。中国新媒体视频在市场格局、内容发展、盈利模式等方面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网络视频尤其是商业视频网站的发展与竞争成为热点。

  8.网络游戏发展进入平台期,应理性看待网络游戏的负面作用。网络游戏近年来一直是新媒体的热点,也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新媒体产业。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04亿,虽较2009年底增长3956万,但使用率略有下降,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当前社会舆论对网络游戏过于负面,似乎有点“妖魔化”网络游戏,应该理性看待网络游戏,其负面作用要重视,但其积极的一面也应该肯定,这样才有利于引导网络游戏健康发展。

  (二)主要移动与数字媒体发展

  1. 手机电视运营模式较2009年相对成熟,发展空间巨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2010年3月22日,中广传播联合中国移动对外宣布了CMMB移动电视的正式商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CMMB中广传播四大运营商纷纷利用各自资源,发力开拓手机电视用户市场、创新产品模式,在节目构成、资费政策、适配终端、运营模式等方面比2009年有了长足进步,但过高的消费价格、不够个性化的节目内容和利益冲突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受电视的发展,目前手机电视用户不足手机用户总数的千分之五,手机电视发展空间巨大。

  2.手机报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中国手机报市场规模继续稳步扩大,传统的彩信手机报,目前已增至1800多种,手机报种类又新增了300种左右,《人民日报》手机报推出了维吾尔文版和藏文版等少数民族语种,同时还将发行触角伸到了海外市场。此外,WAP版手机报等新形式助力手机报市场,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改善和手机报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手机报内容编辑队伍的壮大,以及发行渠道的拓展,在未来几年中,手机报业务仍然是各大运营商的重要营运收入来源,并将保持一定的速度持续快速壮大。

  3.电子书快速增长,从孕育期走向发展期。2010年,我国电子书产业正在从孕育期走向发展期,从单色电子书开发走向彩色化,数字阅读内容与读者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终端阅读器不断改良,电子书终端市场不断拓展。2010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11月4日公布了首批电子书牌照,我国未来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将朝向更为规范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4.数字电视与IPTV齐头并进,竞合态势良好。在三网融合的推进下,2010年我国的数字电视与IPTV齐头并进,呈现出良好的竞合态势。数字电视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推动下,整体进入后整转时代,互动业务和高清电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IPTV则由于“双向准入”政策的批准迎来了良好的契机,在业务种类、用户体验、运营模式等方面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网融合所促成的政策、资本、技术的扭合给数字电视和IPTV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的空间。

  5.数字报深化媒体融合,仍在探索收费模式。2010年初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内多家报纸数字报推出收费阅读策略。此外,报界更注重在媒体融合的框架下加强对数字内容的采集和利用,对于新的客户终端的应用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6. 多媒体互动杂志希望展露。中国数字期刊自2002年之前即开始发展,而多媒体互动杂志曾在2005年前后兴起,由于一直没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在2008年之后发展疲软。2010年iPad等平板电脑热销、电子阅读终端的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则又给多媒体互动杂志带来了希望。

  三 传播社会影响与热点解析

  2010年以来,新媒体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并纵深渗透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基于此,新媒体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仅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属性,而且大大突破了互联网和手机的传媒和通讯工具角色,成为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并促引国家社会发生全面变革的社会化媒体。2010年新媒体领域极为活跃,“革命”不断,热点频发,正反映了2010年新媒体的深刻变革。

  1.新媒体已成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媒体经济不可轻视,就全球而言,以手机短信为例,全球发送短信总数从2007年的1.8万亿增长到2010年6.1万亿条,按国际标准,以每条短信7美分计算,2010年,全球短信产值竟达4270亿美元。据《2011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到5808亿元人民币,而其中新媒体产业的产值规模已与传统媒体基本持平,占据了整个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这个发展趋势和国际一致,据统计,主要新媒体公司的合计市值已达到2890亿美元,而主要传统媒体公司合计市值为2960亿美元,两者旗鼓相当。此外,2010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应用。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标志着新媒体已经深度渗透至社会的存在方式中。新媒体的主流化不仅见于新闻传播。在经济领域,新媒体已成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2.谷歌事件、网络外交、“茉莉花”革命:新媒体向政治领域深层渗透政治。

  新媒体可谓开启了一个新的政治时代,例如奥巴马通过新媒体赢得大选被称为“网络”总统,新媒体极大地拓展了个人参政议政的渠道,也成为各种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的工具,新媒体的巨大政治功能有目共睹,但是新媒体政治的被“异化”现象也不可忽视。

  如2010年1月12日,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从头到尾就是一场Google公司与美国政府联手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充分说明,新媒体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其霸权战略对其他国家进行遏制和施压的的重要工具。此外,近年来,美国政府特别重视对华开展网络外交,强推“网络自由”,新媒体成为美国发动政治攻势的“冲锋枪”,美国把美国冷战思维和霸权政治拓展到网络空间,这就是美国的巧实力。

  很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开启互联网的进程中曾遇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力阻挠。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钱华林研究员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讨论中国连入互联网的问题,但被其以政治障碍为由拒绝中国接入互联网。[①]之后虽又遭多次拒绝,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努力,终于在1994年全面开通国际互联网。那时美国政府强力封锁中国“开放互联网”,与今天对压迫中国“网络自由”的双重标准反差何其大也!

  此外,不可夸大新媒体的政治功能。例如2010年底在北非、中东蔓延的“茉莉花”革命中,所谓的“推特革命”就放大了新媒体民主。甚至有少数人狂嚣要用Twittter、Facebook掀起中国的“茉莉花”革命,并进而在北京王府井上演令人笑掉大牙的“行为艺术”丑剧。实质上,正如《法兰西晚报》所认为的那样,国际网民夸大了所谓埃及的“推特革命”,8000万埃及人中40%以下每日收入不到2美元,18%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关注的是衣食住行 而不是什么“推特革命”。[②]

  不能否认,网络政治有积极的方面,但是不能把网络技术特征与民主形式简单地结合。民主属于极其复杂的国家制度,完全把复杂的民主制度诉诸一种媒介工具,那是极其肤浅的认识。

  3.新媒体影响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大众传媒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密切,美国著名学者J·希利斯·米勒甚至认为“媒介就是意识形态”。[③]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走势日趋复杂。全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发展的新媒体,空前拓展了意识形态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交锋更为复杂、激烈和多样化。

  很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④]冷战结束后,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全球第一意识形态渗透对象。2011年2月“美国之音将停止对华广播”的真相表明新媒体将成为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战的主要平台。这是美国针对新媒体崛起的传播格局变化,基于自身利益和传播效果考量下的对华传播战略转型。新媒体影响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4.网络文化让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态”变得更有活力。

  随着新媒体形态的日益多样,基于网站、论坛、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博客、微博、游戏等平台上的新文化现象不断滋生,并反射到社会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中。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普通个体在文化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让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态”变得更有活力。

  5.网络舆论已成为一股重要的“主流”建设性力量。

  中国的网络舆论给人留下的负面印象高于积极作用。但是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这在2010年尤为明显,充分表明尽管中国网络舆论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其正面的作用要客观看待,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6.关注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牵系中国的未来

  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的未来。2010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77.2%,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手机上网率达39.5%,城乡差异显著,要解决好未成年人“网好上,好上网,上好网,上网好”四大问题,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互联网环境。

  7.“维基解密”:一个人挑战一个国家。

  一个网站在2010年声名鹊起,那就是“维基解密”。 朱利安·保罗·阿桑奇和他的网站“维基解密”与世界上第一强国美国之间的“战争”举世瞩目。新媒体时代,信息公开与国家信息安全,新闻出版自由与言论表达的边界等矛盾日益凸现。

  8.“3Q大战” 可谓中国互联网界的一场运动

  2010年爆发的“3Q大战” 可谓中国互联网界的一场运动,永远记录在了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3Q大战”不仅反映了两个公司的利益之争和不公平竞争和侵犯用户权利的问题,更是暴露互联网发展的深层问题。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中国的三网融合取得了历史性、实质性的重大突破。2010年3月,物联网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发展成为重大国家国家战略,物联网有可能通过互联网把所有物品都连接起来,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它们进行控制,物联网将会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继2009年“3G元年”之后,2010年为“3G应用元年”, 中国3G进入了平稳发展期。随着3G、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发展,社会网络化与网络社会化发展将大大提速。

  目前的全球人口为67亿,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到2020年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接近50亿,互联网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指日可待。可以预见,新媒体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会产生颠覆性影响,2011年新媒体领域更精彩!(尹韵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瑞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GENER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Trend, Diffuse influence and Hot Topic of

  The China’s New Media in 2010

  Yin Yungong, Liu Ruisheng

  Abstract:

  2010 is the great symbolic year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s new media emerged in 2010, Chronolo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important features.

  In the global pattern of rapid growth and uneven, China has become a global superpower of new media users.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number of national brands, the China’s new media highligh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character. In the socialization,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gration, China's new media increase rich forms and play the role of the mainstream.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 China's new media development order and standardization steadily growing.

  Key word:New media ; Development Feature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986~2003),2004年5月修订。

  [②] 黄培昭等:《《埃及动荡》令西方又盼又怕》,《环球时报》2011年1月28日。

  [③] 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④] [美]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华夏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第34页。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