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研究

 

21世纪对原新闻定义的十大困惑

作者: 蒋玉生  发布时间:2010-09-12 14:38:00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国内外较有权威的新闻定义,加起来多达百余种,恐怕可以进入吉尼斯记录了。但在我国大多数采用陆定一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尽管这一定义简单明了,多数教科书采用,但给新闻实践带来的困惑也比较多。

  一、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

  困惑之一:“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实”都是新闻吗?为什么新近发生了许多事,有的是新闻,而有的却不是?并非只要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就是新闻。比如,今天中午我吃饭了。这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可这是新闻吗?究竟哪些事是新闻,哪些事不是新闻呢?当然,一个植物人突然能吃饭了,是新闻。那么可以作为新闻的事实与一般的事实究竟有什么区别?同是吃饭,为什么我吃饭了不是新闻,而植物人突然能吃饭了就是新闻?

  困惑之二:同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一个户主死了,在村里可以说是一条新闻,为什么到了乡里或县里就算不上新闻。相反,某医生发明了征服癌症或者艾滋病的办法,尽管这名医生在一个小山村,也是“世界级的新闻”。《深圳特区报》是一张地方报,但其发表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无疑是国家层次或者是全球层次的新闻。因为这条通讯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相反,《人民日报》是国家级的报纸,她的《华东新闻》很多新闻就只是华东地区人关注的,而其他地区的人就很少关注或者不关注。我们对新闻的事实,究竟还有多少没有搞清楚?

  困惑之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名人传记、政府报告、简报和内部通报也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可它们不是新闻。在新闻的定义中,怎样把新闻与简报、内部通报、回忆录、人物传记,资料汇编等其他体裁区别开来。河南登封县公安局长任长霞的事迹在公开报道前,早在领导报告、简报和通报上报道了,可不是新闻,为什么非要在媒体上报道才是新闻?

  二、关于“新近”

  困惑之四: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中的“新近”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是指事实发生的时间。可“新近”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时间概念。究竟新到什么程度,近到什么时候?

  困惑之五:“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发生很久的事实和事件是不是新闻?例如:

  《1976 年唐山地震死亡 24 万多人》

  新华社大连 1979 年 11 月 22 日电在 1976 年 7 月 28 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总共死亡 24.2 万多人,重伤 16.4 万多人。这两个数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区在那次地震中死伤人数的累记。这是今年 11 月 17 日到 22 日在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宣布的。

  唐山的地震震级为 7.8 级,震中裂度为 11 度。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发生的时间是 3 点 42 分 56 秒(北京时间),正当人们沉睡的时候。地震部门事先未能发出预报。由于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胥亚主编《新闻名作三百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渭南一怪人皮肤能显“字画”》

  西安9月2日消息: 渭南市客运公司有一怪人,其皮肤能显现“字画”。

  如果你用指甲在他身上轻轻写个字,或是用小棍儿在他身上画幅画,以后,字或画就会变得很大,呈血红色,且十分清晰,还会栩栩如生。此人是一名长途司机,今年36岁。他这个怪病是8年前的一个夏天发现的(载<<中国新闻社>>1999.9.3日网络版)

  前一条除导语中“这是今年 11 月 22 日在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宣布的”一句,其余都是过去的事。后一条“是8年前发现的”;如果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要求,就算不上新闻。可这些确确实实是新闻,而且比较受欢迎。如果这些是新闻的话,我们对定义中的“新近”要不要作修改?

  困惑之六:“新近发生的事实”才是新闻,还没有发生的事是不是新闻呢?例如:

  《月食》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嘉庆乙亥年第2期1815年9月: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是晚天色晴明,呷地诸人俱可见之。(转引自新民晚报电子版《最早的新闻〈月食〉》)

  《七情六欲机器人 与人结婚能生育》

  一种可能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可以与人结婚,并且能够生育的机器人,可望在今后的20年至50年内问世。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哈杰司斯正在研究的这种机器人,将可能具有人的情感,有性功能,需要异性作为伴侣。

  这种机器人的核心和关键,是一种人造子宫。据英国伦敦哈利街生育医学院主任罗伯特.福曼最近预测,这种能代替女性受孕和分娩的人造子宫,将在今后25年内问世,从而为那些天生没有子宫,不愿生育或没有时间怀孕生子的女性带来福音。她们的卵子可在试管内与丈夫的精子结合,然后将形成的胚胎移植到特制的塑料子宫里,通过一根深入子宫里的软管供给胚胎氧气和营养液。经过9个月的孕育,就可以获得一个新生婴儿了。(摘自<<扬子晚报.网络版>>1999年9月5日)

  在新闻实践中,这样“预告性的新闻”还不少。有的大学老师为了说明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就用“现在知道了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来解释。这未免有点牵强附会。新闻的定义要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来不得半点牵强的。

  三、关于“报道”与“评价”

  困惑之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评价就算不上新闻,新闻中能不能对新闻事实进行评价?在新闻实践中,有的新闻还真离不开评价。如: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的第二段——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这对中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到的第一块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胥亚主编《新闻名作三百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第二段——

  ……阿姆斯特郎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走了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跃出了一大步。”……(胥亚主编《新闻名作三百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页)

  在这两篇报道中,如果去掉这些“评价”就要差很多。如,在《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中,去掉“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到的第一块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中去掉“这对一个人来说是走了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跃出了一大步”等“评价”,就显不出新闻的重要来。

  困惑之八: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和事件的报道,评论新近发生的事实和事件的新闻评论、新闻言论是不是新闻?如果是新闻,同是新闻评论,对历史上一个传统节日、重要事件的回顾的评论,算不算新闻?因为只是评论的对象不同而已;如果不是归于新闻,而归于理论或是文学等其它门类,又行不行?

  四、关于“事实”与“效果”

  困惑之九: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按理说,事实就是事实,是没有倾向的。可在新闻实践中,新闻的倾向“无处不在”。如,彭菊华教授在他的《新闻学原理》中选了两篇关于北平(京)解放的报道。

  (新华社1949年1月30日电)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200万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布解放。……在知道了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入北平之后,北平的工人、学生、市民连忙热闹非凡地筹备着盛大的欢迎仪式……从1月23日起物价顿然下降街道上重新拥挤着欢天喜地的行人……(彭菊华编著《新闻学原理》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第30页)

  (美联社1949年2月3日电)今日北平给它的共产党征服者一个热闹的欢迎,就只有这个经常被征服的城市才能做到。……长列的市民在这个热闹的欢迎游行中把嗓子都喊哑了——正如当日本人占领北平他们欢迎日本人,当美国人回来他们欢迎美国人,当中国国民党人回来他们欢迎国民党,以及数百年前欢迎蒙古人与鞑靼人一样。北平在欢迎他的征服者方面是素享盛名的……(彭菊华编著《新闻学原理》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第31页)

  两篇都是报道北平人民欢解放军进城,同一事实,为什么报道的效果截然相反?

  困惑之十:传播的效果要不要考虑?同一条新闻,受众就会出现“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鲁迅先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绛洞花主>小引》《鲁迅全集》第7卷第343页)。新闻亦然。公务员调工资的新闻对农民来说无关紧要,而对公务员来说就是“重要新闻”。关于老年人的新闻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会认为“没用”,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实用的。同一受众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的需要不是完全一样的。例如,公务员在办公室,需要了解政策规定和政治经济大事,那么这些新闻对他有较高价值,而下班以后,他很可能选择一些他喜爱的文体新闻。

  值得说明的是陆定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当时“住的是窑洞,点的是蜡烛,看不到外国有什么新书”,“只有一本戈公振的新闻学”的情况下,(参见童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新闻学》,载《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第3期)能有这样的定义,而且如今还这样受到尊重是很不容易了。本文只是想说明我们对新闻定义的探索远没有结束,而且又是我们不能不完成的事。给新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不是为了做文字游戏,而是要指导新闻实践。

  参考文献:

  彭菊华编著《新闻学原理》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

  胥亚主编《新闻名作三百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新民晚报电子版http://xmwb.news365.com.cn/wyxw/t20051028_700246.htm

  童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新闻学》,载《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