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姜飞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9-30 12:19:00 来源:
  姜飞

  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年考取四川大学新闻学院硕士,2000年提前攻读博士,2003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工作至今。2009年起任传播学研究室主任,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侧重以下三个研究视角:

  (1)从历史视角关注传播学学术史的发展,传播思想史的脉络,以及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重要分支在知识生产方面的贡献。

  (2)从跨文化的视角关注跨越国界以及跨越文化的传播现象和规律,重点研究跨国媒体的跨文化传播现象。

  (3)从技术视角关注传播科技的变迁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规律,关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传播现象及其对传播理论、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

  学术交流:

  2004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新闻、媒体与传播系访问(4周);

  2005年5月获加拿大政府颁发的“加拿大研究特别奖”(SACS)赴多伦多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康克迪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4周);

  2005年12月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中国社科院与芬兰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中芬跨文化研讨会”并发言,同时参加了北欧理事国第13次跨文化研讨会。

  2007年9月——2008年9月,获福特基金会资助,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博格传播学院(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penn)访问学者1年,期间参加了国际传播学会(ICA)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59届年会,国际媒体与传播学会(IAMCR)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召开的第26届年会,提交论文并发言。

  2009年3月,香港城市大学青年学者访问项目(4周);

  2009年5月,赴美国芝加哥参加ICA第60届年会并发言,会后赴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博格传播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互联网研讨会并发言。

  2009年12月,台湾政治大学“华人传播研究群”项目访问学者2周。

  主要著作:

  专著,《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获第四届吴玉章奖,2009年获第五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主编,《海外传媒在中国》(2005,中国文联出版社);

  参著:《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撰写“网络时代的信息革命”;

  参著:《全球传播大视野》(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撰写“非洲的新闻传播”;

  参著《华人传播研究》(香港,2010年,出版计划中),撰写“跨文化传播的中国视角”。

  

  主要论文:(2003年后)

  2009年

  1.“2008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综述”,《中国新闻年鉴》2009年。

  2.“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起点、逻辑与方向”,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术讲座荟萃》第32辑(上),被收入研究生院主持编辑的《社科大讲堂系列丛书(第一辑)》,即将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3.“引进 融合 创新—发展中的中国传播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22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号:新闻传播学)B5版。(姜飞、黄廓)

  4.“在博弈中规划跨文化传播地图”,《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0日11版。(黄廓、姜飞)

  5.“对跨文化传播理论两类、四种理论研究分野的廓清尝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6期。(姜飞,黄廓)

  6.“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武汉大学第四次跨文化传播国际会议论文,12月9-10日,武汉。

  7.“如何从跨文化传播视野观察中国传媒市场的博弈,并提高中国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国家外文局承办“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优秀论文),并发言。2009年11月25-26日,北京会议中心。

  8.“权”与“势”的博弈:以2008年“山寨文化”的盛行为例谈一个理解中国网络文化传播的新视角。第二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研讨会“传媒与公共性”会议论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9年10月24-25日。(姜飞,黄廓)

  9.Neo-Knowledge Production Theory for Communication-Between-Culture Studies, the 59th IC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onference. May 21-25, 2009, Chicago, USA.

  10.Game Between “Quan” and “Shi”: Communication Strategy for “Shanzhai” Subculture in China Cyber Space, The 7th Chinese Internet Conference at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ay 27-29, 2009. USA.

  11. Huang, Kuo & Jiang, Fei. (2009). Understanding Diaspora Cultur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7(10), pp.115-130.

  2008年

  1. The Chinese Dragon Vs the Western Dragon (2006-2007) : Neo-knowledge Production Theory for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nference paper submitted to the 26th IAMCR, July 20-25, 2008. Stockholm University, Sweden.

  2. Transnational Media Corporation in China. Workshop on “Towards a Harmonious Information Society in China? Technology, Tensions and Observations”, January 25, 2008,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penn. USA.

  3.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30年探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5期。

  2007年

  1.“从学科前沿回到学理基础:跨文化传播研究对象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3期。

  2.“试析当前跨文化传播中力量的博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8期。

  3.“历史与未来:跨文化传播大视野中的世界和中国”,《新闻前哨》2007年第7期。

  4.“典型与常识在媒介中的意识形态互动”,《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3期。

  5.“跨文化传播学的渊源和研究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理论月刊》2007年5月31日第8版。

  6.“摆脱那喀索斯和风月宝鉴——从文化自觉到问题意识到新知识的生产”,《中国摄影家》2007年第3期。

  7.“以窄眼界应和狭心理的文化解构要不得”,《南方周末》2007年1月11日。

  2006年

  1.“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到文化协商”,《南方周末》2006年9月14日。

  2.“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兼与童兵先生商榷”,《新闻大学》2006年春。

  3.“鲸的死亡:假肢社会的审美批判”,《思想战线》2006年第3期。

  4.“后殖民时代”,《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殖民话语的特性分析”,《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7期。

  6.“海外传媒在中国以及相关思考”,《年度学术》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学术盛会更无前:中国传播学会成立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中国报业》2006,5。

  8.“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闻传播学研究”,(姜飞、雷霞)《中国社科院院报》2006年5月9日。

  9.“传播学研究:和谐与发展—中国传播学会成立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姜飞,王怡红),《学术动态》第16期,2006年6月5日。

  2005年—2003年

  1. “民族意识的复甦还了美国原来的国家特性——评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的哀叹”,《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合作)

  2.“美国的传播霸权及其激发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保护”,《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4期。

  3. “欧洲的文化保护意识及策略”,《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10期。

  4. “东方学的变迁与美国当代东方学”,《光明日报》2004年11月30日理论版。

  5. “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1期。

  6. “后殖民时代的话语陷阱”,《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7. “数字时代的文化倾销”,《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

  8. “2003年传播学研究综述”,《中国新闻年鉴》2004年卷。(合作)

  9. “2004年传播学研究综述”,《中国新闻年鉴》2005年卷。(合作)

  10. “后殖民视野中的‘第四世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1.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西方媒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

  课题:

  1. 参与并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A类,“21世纪世界传媒战略格局研究”(2004);

  2. 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课题,“新型媒体的引导和管理”(2004);

  3. 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课题,“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2004);

  4.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B类,“跨文化传播视点研究”(2003);

  5.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媒介话语:语言与意识的博弈》(2005)。

  6. 主持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重大课题“中国传播研究30年专业DV访谈”课题(2008-2010)

  7. 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跨国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2008-2012)

  

  兼职:

  中国传播学会副秘书长(2006—),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9年—),

  美国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传播系跨文化传播研究课程GVF(Global Virtue Faculty,2004—),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成教院研究生班《大众传播学》,新闻系研究生《跨文化传播》专题讲座。